遠端辦公成職場新標配?最新研究揭示:員工願為「靈活性」放棄 25% 薪資

在疫情之後的數位時代,企業逐步召回員工重返辦公室,但現實卻顯示出另一種趨勢——遠端辦公,仍是許多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職場福利之一。根據最新研究指出,平均而言,求職者願意為了「遠端辦公」放棄高達 25% 的薪資,只為換取更多彈性與生活平衡。

在疫情之後的數位時代,企業逐步召回員工重返辦公室,但現實卻顯示出另一種趨勢——遠端辦公,仍是許多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職場福利之一。根據最新研究指出,平均而言,求職者願意為了「遠端辦公」放棄高達 25% 的薪資,只為換取更多彈性與生活平衡。

在社群媒體無所不在的時代,個人與職場的界線正逐漸模糊。
曾經,履歷與面試是企業認識求職者的主要管道;如今,一支手機、一個搜尋框,就能揭露一個人真實的價值觀與日常樣貌。
近年,越來越多企業在招募流程中,開始檢視候選人的「數位足跡」——也就是他們在網路世界中的發言、互動與形象。
這項做法雖不新,但在數位化加速與網路社群普及的背景下,正成為評估「是否適合錄用」的重要依據。

在過去職涯成功往往被簡化為「升職加薪」,往上爬似乎是唯一的晉升道路。但隨著企業組織結構趨於扁平化,加上產業變化快速,傳統的「階梯式」晉升模式逐漸失去吸引力。取而代之的是更靈活多元的「蜿蜒職涯」——一種強調橫向發展、跨領域探索與持續學習的新型態職涯路徑。

很多企業都以為「月休 8 天」就是符合週休二日,其實不一定!因為《勞基法》的一例一休規定是 「每 7 天內至少 1 天例假、1 天休息日」,但一個月往往超過4週,如果只看「月休 8 天」,有時候就會少給員工休假,導致觸法。

每年夏天一到,不只是西瓜熟了,更是一群社會新鮮人(也可稱「新肝」)正式進入職場的時候啦!不過你知道嗎?你進公司後最先面對的,不是升職夢,而是「試用期」這道關卡。傳說中,試用期是資方拿來觀察你、考驗你、(有時候還可能)凹你一下的灰色地帶……但其實,法律早就有明文規範啦!
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告訴你:「試用期其實不是免死金牌」!來來來,以下這 12 件事你一定要懂!

在這個 AI 工具百花齊放、雲端服務成熟普及的年代,「數位轉型」早已不是新名詞。但你是否發現,許多企業明明有自己的 IT 團隊、工程師編制,卻依舊在內部管理、流程整合上步履蹣跚,仍在手動整理出缺勤、Email 傳 Excel 表單、靠人力彌補系統空白?原因是什麼?
答案可能是:企業還活在「IT 就是獨立部門」的舊時代思維裡。

企業人數突破 50 人,那些「臨時解法」就開始撐不住了!
WorkDo:幫成長型企業走過從人治到制度化的關鍵時刻
許多科技公司與新創團隊在草創初期,仰賴高效的溝通與扁平化管理來快速推進業務。但當團隊規模逐漸邁入 50 到 100 人之間,一切看似順手的日常流程卻開始出現「摩擦力」。
請假還在用紙本或 Google 表單申請、打卡依賴傳統打卡機或模糊的 LINE 回報;任務分派、跨部門協作靠的是訊息群組與口頭交辦;行政資源、會議室預約全靠人工 Excel 登記與來回確認。原本大家都能「靠人撐住」的彈性流程,隨著人數變多、部門更多,開始逐漸失速。
更明顯的是人資部門。當公司成長到 70、80 人,HR 經常要在月底花上幾天時間處理出勤統計與加班核算,主管則疲於核簽各種申請,行政人員則面對員工問訊的疲勞轟炸。這些微小但高頻的管理成本,正在無聲地吞噬企業的時間與效率。
這時候,企業需要的不只是單點工具,而是一個能整合溝通、協作與人資管理的數位平台,來為團隊建立穩定、制度化的工作流程。WorkDo,正是為這樣的需求而生。